当前位置:金色小说>高辣小说>眠春山> 眠春山 第18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眠春山 第18节(1 / 1)

“跟蔓蔓一起,”小草细声细气地说。

“行,”虎妮撸起袖子,呸了声在手上开挖。

等姜青禾满头是汗,一手拎着捆好的沙葱,另一手挎着塞满沙葱的篮子。就见几人不嫌热地用手刨沙子,她觉得能理解,但有病。

大抵她也病得不轻,放下沙葱就跟过去一起铲,弄得大汗淋漓,姜青禾呸了一声,吐出嘴里的沙子。

骂了句,“憨货。”

没人恼,都哈哈大笑。

不过回去就没车坐了,马骡子就算再力大无穷,也拉不动那么重的货物。而且虎妮可宝贝这匹马骡子,压根不舍得折腾它,任何一头能拉货的牲畜,在这里都是宝贝。

从戈壁滩绕到进山那条小路,到家门口天都快擦黑了。四婆坐也不坐住,在那条旱柳树下从头走到尾,时不时往路口张望。

等老太太听见声,心安稳下后,又悄悄回了自家篱笆院子,冲灰头土脸的几人喊:“收拾好来俺家吃。”

每次在四婆这吃饭,她从没有沽汤麻水的时候,都是稠谷冒饭,打的又满又多,明明这年月粮食自家都不够吃。

四婆煮了一大锅黄米混高粱的米饭,又端出一锅褐色的豆子,颗颗饱满,小草认得,她跟蔓蔓说:“这是灰豆子。”

虎妮舀了一勺,她好这口,“别瞧不起眼,伏天少不了这口味。”

“禾阿,你跟阿祯都尝尝,”四婆拿勺给两人盛了一大碗。

“婆你自己也吃,”姜青禾尝了口,有点惊讶,她原本以为这是下饭的。没想到又甜又绵,一抿还有股红枣的香,冰冰凉凉的,沙沙的,跟绿豆沙的口感又不太一样。

“婆婆,好吃,”蔓蔓哇了声。

“好吃四婆还给你和小草做,”四婆要吃特别软的,她一点点抿着,笑着说:“下次婆就给你俩做甜醅子。”

“好吃不?”蔓蔓问。

虎妮回她,“保你喝了一口还想再喝第二口。”

徐祯吃美了,他现在有点爱吃甜口的了,每次跟姜青禾喝罐罐茶,也不老是要喝酽茶了。而是试着加点糖,加点干枸杞、红枣干,让他觉得品一杯甜滋滋的茶,比苦茶更有尝头。

他跟四婆讨教灰豆子咋做,四婆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这要麻豌豆,青豌豆不行。”

麻豌豆是本地独有的,颜色偏灰,比红豆个头要大。

“你煮前要先给麻豌豆泡一夜,还得加点灰。”

“啥灰?”徐祯很好奇,灶灰肯定是不成的,草木灰还凑合。

四婆又喝了口,“蓬灰阿,不放它你再咋熬,豆子还是硬邦邦的,要软和就得加它,要甜得搁糖和红枣,要在砂锅里熬。”

“下次俺教你,难得碰到个好后生愿意学,禾阿你也学着些。”四婆语重心长。

姜青禾说:“好啊,婆你多教他,让他多学点。”

四婆状做要赶人,姜青禾跑到虎妮后面,安安稳稳美美吃了一碗甜软的灰豆子。

在这样苦盐齁油的地方,还得是甜的滋味好。

入夜姜青禾在准备干粮,蔓蔓用铲子挖坑,她可有志气了,说要自己挖个坑出来。

刚才姜青禾去看过,埋头苦干一小时,坑就比头大点,还没挖到底。

徐祯在收拣他的工具箱,攒了那么久其实也没多少工具,刨子、斧子、锯、不正规的量尺、凿子、钻子,还有些零散的配件。比起他原来的少了一大截,只能凑活着用。

他一点点规整后,也没闲着,他还得把今天换下来的脏衣服,走过草原沾了土的鞋子都给在院子外一点点刷干净。

明天晒干后天又能穿,他从小就爱干净,也是闲不住的性子,姜青禾要不让他做,半夜都能起来刷。

明天去草原不让蔓蔓一起去了,姜青禾跟小娃讲道理,蔓蔓有点生气,她捂住耳朵不听。

姜青禾从来不会对蔓蔓说,你要乖,又或者夸她听话,懂事。

她觉得大人的有些夸赞实在是很坏的,表明以后希望孩子都这样做。

所以姜青禾说:“草原上水泡子太多了,你一看见水就想踩,很危险。而且爹娘明天都有事要做,姨姨也得下田,小草也不去。”

蔓蔓把脚擦干爬上床,她知道自己去不了了,趴在炕沿有点委屈地说:“那明天要给我带好吃的。”

“行…”

姜青禾觉得亏啥也亏不了她闺女的一张嘴。

隔日蔓蔓还在睡的时候,夫妻俩轻手轻脚起床,把昨晚蒸的馍馍和炒虾皮放在桌上,拿罩子罩住,才出门。

虎妮晚点还得下田,赶得飞快,到蒙古包都来不及跟都兰寒暄几句,就急匆匆走了。

草原还笼罩在薄薄的雾里,远处蒙古包的炊烟融进雾中,都兰掀开厚毡布,捧着热腾腾的羊奶出来。

她招呼道:“还早哩,来喝碗羊奶。”

草原的早上让穿着单衫的两人忍不住打寒颤,一碗冒着热气带着点甜的羊奶,让人浑身舒坦。

徐祯不太会跟其他人打交道,道声谢就开始修补起朽坏的木桶来,得把烂掉的皮带给拆开,朽坏的木片重新安上。

都兰在一边的红漆小桌旁跟姜青禾交谈,“草场有三十来户人,每家都有要补的物件,补桶他们只肯出一头羊的奶。做两只桶,换一碗达布斯。”

她把那口两只手掌大的碗拿给姜青禾看,意思是只有这么多能换。

姜青禾没让步,她把条件摆出来,“要再加一两羊毛。”

都兰明显愣住,她很犹豫,羊毛得交羊毛税,两头羊要交八两的毛税。

牛羊毛在牧民眼里看得很重。

“额能给你半两的毛,”都兰做不了其他人的主。

姜青禾也郁闷,要是有棉花种就好了。

要翻过乌鞘岭,再往远处走,到西城域才盛开无数长绒棉,而这里最多的是羊毛。

她们两个说着话,徐祯在乒乒乓乓打木桶,从门口传来一喊声,“都兰。”

都兰说:“是巴图尔大伯。”

巴图尔还没走进,又用蒙语说了一长句。

姜青禾满眼放光,巴图尔大叔说的是,“要是给我做辆大勒勒车,啥达布斯,我给他一头小羊羔。

她只想说:讲话要作数!

第17章 熟酸奶

勒勒车,牧民时常会在吆牛拉车的时候喊勒勒,所以久而久之,除了牛牛车、罗罗车以外,又多了个名字。

牧民搬蒙古包、运送皮货、拉草料都得靠它,多加上个棚,那就是牧民移动的家。春夏转场时女人小孩睡在车上,男人睡车板下,所以每家每户除了蒙古包外,还得有辆勒勒车。

说要做一辆勒勒车的巴图尔,有着张长满络腮胡的脸,他宽大的体格就像健壮的犏牛,一走进来都兰的蒙古包显得更窄,需要多吸几口气才能缓解那种空气稀薄感。

他睩睃着徐祯,眉头拧起,“不会是个劣巴?”

劣巴这个词在蒙语里很难听,说人技术特别拙劣,外行。姜青禾很护犊子,她当即就拿着做好的桶撞到人家眼前,语气坚定地说:“啥劣巴,他是个木匠把式,小把式。”

本来她想说老把式的,可徐祯太年轻了,连胡子都没有,面皮嫩瞧着就像个学徒,别人不信也是必然的。

春山湾的石木匠为啥人人都找他做活,一是他老,二是他会做棺材,别瞧着晦气,十里八乡哪家不需要棺材,自然就把徐祯给比了下去。

没想到把生意拓展到草原,还有鄙视链。

姜青禾有点不服气,巴图尔笑得很大声,用生疏的本地方言说:“要额看到他的刷子才成。”

几个人面面相觑,不知道他想表达啥,后面姜青禾扶额,人家想说要看徐祯是不是真有两把刷子。

巴图尔特高兴,他用蒙语冲姜青禾说:“你去当歇家准能行。”

这个词太超出了,姜青禾没懂,她重复了遍又问都兰,“啥是歇家。”

都兰用了个通俗的词,“就相当于你们说的牙人。”

姜青禾明白了,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中间商。但其实歇家在这地很特殊,原先都是官歇家,是官府在出入境的道上设立旅店,有专门的人帮蒙藏牧民交易货物、完纳赋税。

后来衍生出私歇家,这批人懂蒙藏语又通中原话,还能跟官府打交道,到现在就变成牙侩、通译等的称呼。

说起歇家,巴图尔暂时把目光从徐祯身上移开,他语气沉沉,“草场要是有个歇家的话,也不至于每年春秋羊客皮客来,都被刮去好大一层皮。”

牧民大多都很朴实,又不太能说好中原话,每每春秋剪羊毛或羊羔下崽,外地客商过来,总会以最低廉的价格出手皮货和羊羔。

所以平西草场的牧民看着拥有成群的羔羊,其实还不如春山湾里有地的人生活滋润。

姜青禾觉得有点意思,她问,“当歇家有赚头吗?”

都兰和巴图尔神色诡异起来,然后都兰小声说:“没麻钱子。”

巴图尔很直接,“只有皮货和羔羊。”

怪不得没人来给草场当歇家,没搞头阿,姜青禾很现实,她其实是个朝钱主义者,一听没钱,立马熄了心里蹿起来的小火苗。

毕竟羊羔和皮货再攒攒也能换,什么歇家都是虚头巴脑的生意。

她转到正事上说:“我男人手艺很不错,把式不把式你们瞧了就知道,勒勒车得让我们瞧瞧。”

“噢,额瞅瞅,”巴图尔探头去瞧,本来蒙古包穹顶上还有光能照见的,结果巴图尔一来,愣是把光遮得死死的。

徐祯干脆起身,把木屑包在围布里,兜成一团,地上没漏一点,才将补好的木桶递给他看。

巴图尔也不客气,举起来对着光一顿瞧,又舀了勺水进去晃荡,丁点没漏。

他大笑一声,厚实的手掌拍了拍徐祯的肩膀,说:“好样的,有刷子。”

徐祯求助地看向姜青禾,他不知道咋接,姜青禾就问都兰,“还有桶要修不?”

“太多了,”都兰拾掇出一堆的大桶小桶,有些朽到已经不能用了。

徐祯把那几个明显看起来坏太多的拿出来,“打几个新的吧。”

“哎,”巴图尔着急,“不去看勒勒车了?”

“要一家家修阿,晚点再去,”姜青禾回他,哪有那么快。

巴图尔很急,“那先修。”

他的勒勒车坏了,才没能转道去更西边的贺旗山脉夏营场,而是留在了草原。

修来修去,坏掉的地方补上了,但原本在夏季茂盛牧草地、崎岖坡道、泥泞沼泽都能灵活飞驰的勒勒车,拉起来变得特别费力。

勒勒车坏了,在草原上就变缚手缚脚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