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病历十一(1 / 1)

哥哥视角:

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知道所谓“结婚”的含义呢?又是什么时候开始思索过“恋人”这种角色呢?

依稀记得小学的时候,父母每天总是在杂物间里扎着一把又一把的扫帚,而妹妹则是每天跟在妈妈的屁股后面。

那时妹妹还没有上学,自己跟妹妹的关系并没有那么好,妹妹也不会整天“哥哥~哥哥”的叫着。

甚至一连好几天都不会跟自己说一句话。

那时的自己一直很羡慕妹妹,羡慕妈妈总是对妹妹那么好。会跟妹妹一起玩、会陪着妹妹睡觉。

但同时我也知道,爸爸妈妈很忙、很辛苦,且家里很贫穷,要养活一家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妈妈那仅能腾出的时间只能陪着一个孩子,而自己是哥哥,所以理应把它让给妹妹。

自己还天真的觉得,这世上绝大部分的家庭都跟自己家一样:父母每天都在辛苦的忙碌着、大家活得都并不容易。

当然,除了电视里偶然出现的少部分有钱人家。

当时的自己并太理解社会的构成,只知道用“有钱人家”来形容他们。

换作现在,资本这个词更适合它们。

当时自己甚至觉得资本只是一小部分,且他们都像数学老师课上闲聊时说过的名为“比尔盖茨”一样的人,都是具备出类拔萃的能力且历经刀山火海后才拥有了如今的一切。

可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就像是一个天真的傻冒,简直就是社会、国家眼里的“好孩子”。

记得刚听到“比尔盖茨”这个名字时,总觉得很厉害,并没有特别的缘由,仅仅只是因为那名字跟我们不一样。

或许在自己眼里,连出个村子都无比的困难,那么住在外国的人是不是比自己高大上很多呢?

这是一种源于骨子里的自悲,它藏在基因里,藏在父母的教育里,藏在生活的琐事里。

它无处不在,它渗透进了我的灵魂,或许会伴随我一生。

它会褪去孩子的天赋、淡化孩子的特殊、使我们渐渐沦为那众生里平平无奇而又让人讨厌的一位。

它是负面的、是可悲的、是让世人哀叹的。

可父母很喜欢它,他们的无知导致他们认为它是圣洁的、是高贵的、是催化人积极向上的药剂!

于是,他们很喜欢去创造一个能使其诞生的环境。

于是,即便这个家庭偶然间诞生了天之骄子,也会被它打折双腿、减掉爪牙。

于是,底层人永远是底层人,一辈子都翻不了身。

所以他们活该沦为社会的底层,活该被资本压榨,活该劳苦一生。

当时数学老师满眼星光的在讲台上述说着对方的伟大事迹,说是从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学里退学,然后创业成功最后成为了世界首富。

那时心里就想着,长大以后也要成为他那样的人,然后也要挣很多很多钱。

让爸爸妈妈不在那么劳累,让一家人能过得开开心心。

年幼的孩子当然不知道登顶的难度,只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主角,只要自己想,没有任何事办不到。

他虽心比天高,但本身便潜藏着无限的可能。

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站在如今的角度去嘲笑他。

至少它折不断他的双腿,剪不掉他的爪牙。

世人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

我觉得孩子不应该是新生的花朵,这是对其的一种蔑称。

试想一下花园主人眼里的花朵是什么?

是装饰品,是任其摆弄、随时可以拔掉的装饰品。

这意味花朵不是为自己而生,而是为花园主人,为整个花园而生。

我们理当有自由的权利、我们理应能支配自己的选择。

所以我们更应该像一株生机勃勃的树苗,在那浩瀚的森林里肆意的生长,不应该有人限制我们的成长,也不会有人修剪我们的枝叶。

终有一天那棵树足够庞大,也许便能够冲破那无形中的规则。

强者创造了规则限制集体,集体里出了更强者打破规则。

这才是真正的进步、才是真正的攀登。

世人都说上天是公平的,可这是谬论,这是幸存者偏差。

就像在火车上采访别人是否买到火车票一样,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自然也是被社会所善待之人。

我们应该知道,世界永远是弱肉强食的,就像规则也是人制定的一样。

既然人能制定规则,那么也能修改规则,更能无视规则。

规则只能限制弱者,只能限制我们。

规则只能保护弱者与弱者之间产生冲突的权益。

记得有一天,看着自己班级里一个叫做“王嘉豪”的同学,他手里拽着五块钱去往了小卖铺,买了很多玩具,又联想到班里其它同学每天准时出现在手里的零食。

看着那些比自己家境好得多却有着所谓贫困户证明、吃着社会红利过着滋润生活的身影。

我发现我错了,只有自己家父母才操劳,只有自己家才过得贫苦。

我发现这个社会是阴暗的、是残酷的。

人性也是阴暗的,是残酷的。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

书上除了知识,一切都是骗人的。

貌似自己成了那个被上天不公对待、被无形规则打压之人。

于是,心中愈发的想成为比尔盖茨、愈发的想成为那能修改无视规则之人。

那小小的一张五块钱给予了自己极大的震撼,对于当时的自己而言,别说五块钱,哪怕五毛钱都是一笔巨款。

并没有其它原因,仅仅只是因为晚饭餐桌上母亲常因买菜时砍了半天价或是从其它渠道省了五毛钱而洋洋得意。

母亲的教育方式向来是很失败的,她会故意在我和妹妹面前跟爸爸一起述说着赚钱的不易、抱怨着生活的辛苦。

在说完这一切后,便会苦口婆心的告诫我:

浩浩,你要好好学习,不要像我跟你爸一样,就是吃了没文化的亏……

而当你疑惑的问他们为什么小时候不也好好学习的原因后,他们会一脸郑重其事的说道:

我们小时候没有那个条件,每天要挑水、要帮家里干活……

不像你们,现在条件这么好,吃的穿的都有人供着……

就连一粒米饭掉在了地上,母亲也会捡起来放进嘴里。

“不要了吧!”

每当自己这样劝诫的同时,母亲总会开始高谈论阔的说着他们在外面有多辛苦、这粮食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或许母亲觉得这样会更加的激励我跟妹妹,使我们懂得勤俭节约的同时还会变得更加的努力。

但是,在六年级的某一天里,家里来了好几个客人,貌似是爸爸的工友。

晚饭餐桌上,妹妹夹着的一块肉不小心的掉在了地上,于是下意识的捡了起来正准备放进嘴里。

却被妈妈一把打掉了,有些生气的说道:

“掉了就不要了,都脏了!”

妹妹瞪着眼睛,不解的看向妈妈,满脸都是震惊且疑惑。

妹妹或许想说些什么,但碍于外人的在场,那内向的性格始终开不了口。

我极度怀疑妹妹的内向跟妈妈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妈妈很爱妹妹,但这并不妨碍什么。

母亲这略耍些小聪明的教育方式不仅没有培养出一对优秀的儿女,还使得他们更加的不堪。

记得在母亲跟父亲抱怨生活的不易时,自己时而会插上一句话:“累就休息一下嘛!”

年幼的孩子说出了体谅父母的话,这本该是一件好事,可是却遭到了母亲的斥责。

“不这么辛苦你们吃什么?”

“还不是为了你,以后结婚不要钱啊!”

仿佛父母所吃的一切苦都是为了孩子、仿佛我们生来便是为了压榨他们、仿佛我们才是导致他们如此劳苦的罪魁祸首。

所以对于这个家、对于父母,我向来都是心怀愧疚的。

我想妹妹也是心怀愧疚的。

也对,毕竟小孩子并没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父母说什么他们都信。

若是连父母的话都不信,那就真的是“大不孝”了。

同时,那也是自己第一次有了名为“结婚”的概念。

你要问我它长什么样,我并不太理解。

只知道要花很多钱,且像“爸爸”那样找一个“妈妈”,然后俩个人一起生孩子,这便是所谓的婚姻。

可是,看着家里父亲母亲那日夜操劳的身影,我想结婚并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倘若自己以后也如母亲说的那般花了他们大半生的积蓄去讨了个媳妇,然后两人又开始像父母那样生个孩子,自己劳苦一生去为孩子拼搏,于是孩子将来再次重复自己、重复父母的道路。

那么结婚的意义是什么呢?传承的意义是什么呢?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想不明白,也没有任何人为我解答!

我感到害怕,也没有任何人安慰自己!

就像一个盲人在空旷的草原里醒来,陌生且看不见的环境、没有同类的孤独、忽然间窜出的野兽,它们随时都能压垮自己。

但是,他还是被迫的摸索着向前迈进,正宛如我每天都会醒来。

又或许,我只是不希望父母为了让自己以后能结上婚而辛苦操劳大半辈子。

毕竟母亲说彩礼钱得十几万。

我知道这对于当时家里的情况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

毕竟扎一周的扫帚甚至赚不了一百块。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光是为了凑齐结婚的条件便要让父母操劳一生。

我想没有这个必要,我想我并不希望这样!

于是,愈发的对结婚无感。

可貌似每一个人都要结婚、都要成家、都要生孩子。

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大家都要不约而同的去做同一件事呢?为什么大家就没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思想呢?

难道大家都是花园里的花苞而不是森林里的树苗吗?

大众是愚昧且无知的、他们只敢踩着前人的脚印去走,不敢踏出那属于自己的一步。

但是很显然,自己并不想成为那愚昧众生里的一员。

同时,又不敢踏出自己的脚印。

我害怕世人那因为排异而吃人的目光,害怕他们把我挤下悬崖。

或许这便是我不敢大胆对妈妈说“我不想结婚”的原因。

在初中后,我邂逅了杨诗雨。

开学那几天,看着室友都在讨论着谁谁谁更好看一些,内心有些东西开始松动。

为什么讨论谁谁谁好看?

当然是因为对漂亮异性的憧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我自然也逃不过这些!

所以什么样的形象会更符合自己心中所谓的恋人呢?

一时间想到父亲跟母亲,我想他们并不快乐,他们只是因为有了孩子而作为生活的盼头所以精神才得以存续下去。

而为什么孩子会成为他们生活的盼头,暂且先不谈人类刻在基因里的父爱母爱。

也许那自小到大被灌输的封建思想—传宗接代才是主要原因。

毕竟他们并不在乎孩子是否过得开心享受,他们只希望孩子也像他们那样能有后代。

恋爱是婚姻的前身、或许它也会如此的麻烦琐碎。

所以拥有一个恋人或许并不契合自己。

除非她能跟自己性格相合,或是能跟自己异性朋友相像。

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至少相处起来能惬意自然,至少这所谓的大众之路才会走得相对平坦。

可找一个跟自己性格相合的人并不现实,我深知自己的德性,也深知什么样的异性能跟自己性格相合。

很明显,她并不存在。

就算在世界的某一处角落真的存在这么一个人,那么她为什么选择我、凭什么选择我。

所以便只剩找跟身边异性朋友相像之人作为恋人这一个选择。

可小学时的自己是不曾有异性朋友的,并不知道有异性朋友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除了妹妹。

妹妹是自己接触过的唯一一个年龄差距不是很大的异性。

或许找一个跟妹妹相似的恋人才会更加契合自己的个性。

于是,便说出了“比起其他人,更倾向于杨诗雨这种类型的”这句话。

按理来说应该找一个跟妹妹性格相似的人,但自己貌似也成为了所谓的视觉动物。

下意识的觉得杨诗雨跟妹妹既然都是娇小可爱类型的,那么或许性格也许会有几分相似。

我想很多东西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并不会教你,只得你自己在黑暗中渐渐的摸索。

你可能会摸到对于人生意义而言无比珍贵的宝贝,也可能会被别人随意扔下的玻璃碎片划伤手从而留下一道道疤痕。

例如摸到爱情、例如邂逅杨诗雨。

一个近两年了还念念不忘的人足以证明这段感情的真挚。

可如今这股感情在渐渐的淡化,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

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在渐渐的瘪下去。

这明明是一件好事,可却是如此的令人悲叹!

我知道,罪恶的审判快要来了。

那股未知情感我快要压不住了。

直到回到中学拿录取通知书这天,我彻底明白,我犯下了一个弥天大罪。

但是,当你已经走到了凝视着深渊这一步的时候,它是否在凝视着你已经不重要了。

无论是否,或许再难回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