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好奇,问道:“你们也是第一次走到嘉佑府?年轻壮劳力,为何没有在城内找个活计?不说赚多少,好歹能够吃个温饱。”
旁边一个汉子插了句,“你想得倒是挺美,这些个府城里的掌柜,一听我们是逃难来的,赶都来不及,怎么可能还会雇佣我们。”
“就是!我们也想混口饭吃,不求多少铜钱,一日三顿,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也就谢天谢地了。”
“唉!都是狗眼看人低,每日一早放粮将我们放进城内,拿了粮食又赶我们出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朝廷能够管管我们。”
“谁知道呢,知府大人说是已经上报朝廷,但是哈时候有赈灾银发给我们,让我们安顿,没个数。”“也不知洪水什么时候退去,家里那几亩田能不能抢救回来。”
“可拉倒吧,咱们家乡低洼,都已经汪洋成海了,就算洪水退了,这两年也种不了庄稼……”
宋元喜听着周围人群一句句讨论,大概对此处凡俗界有了个基本的认识。
此时他所在的地方叫乾朝,和他记忆中的历史完全不重合,想来是异时空存在的朝代。
乾朝南北跨度很广,一条闽江贯穿南北,水系十分发达。
每年夏末,暴雨连连,闽江以北就会发大水,河水从高处往低处流,也就是自北向南。
京城是政治中心,自是不能被淹的,皇帝和一众大臣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京城往下几个府城,乃是经济中心,为了乾朝每年的税银,也不能成为灾区。
于是不断往南引水,最下游的几个贫瘠的县衙和无所收获的府城,承担每年从北自南开闸泄洪的所有洪水之势。
那些地方,本就亩产不高,还要每年来这么一遭,几乎种不了什么庄稼。
而那边的县衙更是穷困,且每年因洪水逃出去的灾民,有许多不愿再回来,导致情况更加雪上加霜。
朝廷无力治水,最终便是下游的百姓承担了所有。
古代不像现代,灾区受损,全国救援,他们除了朝廷每年那么点补贴,便什么都没有了。若是不服,去官府伸冤,说不定还要被打板子。
民不与官斗,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宋元喜终于排到,领了两个粗面馒头,还有一碗汤汤水水十足的粥,他的碗还是问旁边一位大娘借的。
等走出人群,宋元喜将碗中稀粥一口喝尽,把其中一个粗面馒头放入碗内,递给大娘。
“你这后生,这么大个子,吃一个馒头咋能管一天。”大娘不肯收。
宋元喜看了眼大娘身边待着的小孙女,蹲下摸了摸对方稀疏的黄发,将馒头直接塞给孩子。
“大娘,孩子小,还在长身体,饿不得。”
“这咋好意思,我们老的老小的小,吃不了多少……”
大娘话未说完,那小孩儿已经抓起馒头大口大口嚼着,不过一会儿就将一个馒头吃下。因为吃的太急,开始打嗝。
“你这馋丫,吃吃吃,吃不死你。”大娘一张脸臊得慌。
宋元喜瞧着心里不是滋味儿,将另一个馒头掰了一半,又递过去。
“孩子,不要藏着,有东西就全部吃进肚子里,如此才没有人抢去。”宋元喜看到周围人群虎视眈眈,不由叮嘱。
小孩儿懵懂点头,快速将半个馒头吃完。
宋元喜离开人群,在嘉佑府城内到处晃荡,他现在得先解决生计问题,只有吃饱喝足,才能考虑如何找师父。
正走着时,忽然听到身后一阵急促的叫喊声,“让开!让开让开!不想死的赶紧都闪开!”
宋元喜扭头,就见一辆马车朝他所在方向冲过来,马车车速很快,且在大街上横冲直撞。
宋元喜避开,看着这一幕眉头皱起,然更夸张的事情还在后头。
一个三岁小儿从一条巷子里跑出来,浑然不知站在街道中央,那马车非但没有避开的意思,反而越跑越快。
眼看着快要撞上,宋元喜疾步闪去,将孩子一把捞起。
他抱着孩子退回巷子口,那马车正好与他撒肩而过,马车车帘撩起一角,里头坐着的少年露出半个脸,与他四目相对。
“多管闲事。”那少年啐了口,神情傲慢。
宋元喜却是浑身僵硬,站在原地傻了眼。
小孩的母亲急匆匆跑来,抱着孩子又哭又笑,对宋元喜连连道谢。
宋元喜终于回神,艰难开口,问道:“那马车是谁家的?怎敢当街纵马,如此拿人命当儿戏?”
边上一群百姓叽叽喳喳。
“那是谢家的马车。”
“知府大人见着谢家人都得客客气气的,在嘉佑府,谁敢得罪他们!”
“谢家在这里就是土皇帝,谁也管不着,听说谢府上,有那什么免死金券……”
“谢家出了好几个娘娘,人家是皇亲国戚。”
“那马车上坐着的,不就是谢家嫡孙么!”
“唉,这些年,不知造了多少孽……”
宋元喜低头看自己手腕,属于师父的烙印还在持续发烫,但是温度已经降下去不少。
而就在刚刚,他与那少年对视时,手腕上的烙印,其温度是最炙热的。
他听着周遭的声音,脑子顿时浑浑噩噩的,实在难以相信,他那能为宗门几十万弟子牺牲的高大上师父,在凡俗界时,是这样一个无耻混蛋?
金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