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贺从毅被解救出来,他想赖账,被他爹差点打断腿。
只可惜,债还差一点还完,老爷子先去世了。
那时,三十二岁的贺从毅已经被逼着结了婚,贺明隽刚会喊“爷爷”。
成家并没有让贺从毅成长起来,没了老爷子约束,他又迷上赌博、酗酒,偶尔还会仗着还算不错的皮囊勾搭别村的女人骗吃骗喝。
就连贺明隽的出生都没能让贺从毅悔悟。
他们家几乎没有余钱,只是够一家三口生存而已,这还是在亲戚们的接济和照顾下。
家里也就没钱供贺明隽上学。
他们村算是比较穷的,可即便这样,几乎每一户都会尽力送适龄很多孩子上学。
最晚的,七岁也该上小学了。
但那时贺明隽并不觉得没学上委屈,甚至他还有点求之不得。
他自己会借书看,七岁时他已经把小学课程自学完了。
没见过世面的小孩,接触的事物和认知都很有限,就有点中二地觉得那么点知识还要学好几年,这个学有什么好上的真是无聊。
那一世,贺明隽是在九岁时进入校园的,原因是新上任的教育部门领导很尽责地抓教育问题。
也就是说,就算贺从毅死了,贺明隽上学还是遇到了别的阻碍。
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有变故
对于上学,现在的贺明隽当然是拒绝的。
如果亲戚们想要送他上学,或那位领导依旧上任,他还要想办法搞破坏。
他又不是真的七岁小孩,要他去读小学也太折磨人了吧。
比起上学,他宁愿去放羊
贺明隽(02)
一个葬礼,让贺明隽把到场的亲戚以及村里的大多数人都认全了,也让他瘦了两三斤,看起来愈发惹人怜爱。
七岁的贺明隽有点瘦小,和五岁孩子差不多高。
一些年长的人偶尔会调侃,说贺明隽这是太聪明了才压得长不高,但他们心底都觉得,他是吃不好、心思重才影响发育。
实际上,贺明隽虽然爸不疼妈不爱的,但还真没有过得很凄惨,更不至于饿肚子。
无他,幼年的贺明隽长得实在太精致可爱了。
十里八乡就没有这么漂亮的孩子。
现在这具七岁的躯壳中装的是一个阅历丰富的成年人的灵魂,少了几分稚气,可以前,贺明隽是一个真正的小孩子。
孩童时期的贺明隽,脸没到肉嘟嘟的程度,可也是孩童特有的圆润,气质更没有成年后那么冷冽生人勿近,看着就像个沉静的洋娃娃似的。
除了长相,贺明隽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他的辈分。
很多当了奶奶的人,贺明隽见了,却要喊“伯母”、“姑姑”,甚至“嫂子”、“姐姐”。
小孩儿想长大,可中年人怕老、老年人怕死。
一声称呼改变不了什么,却能让人产生几分自欺欺人的愉悦。
因此,哪怕贺明隽不是一个嘴甜会撒娇的孩子,也格外讨人喜欢。
他若背着一个布包从村头走到村尾,估计里面会塞得满满当当。
如今贺明隽会在办葬礼期间更加消瘦,当然与死了爹伤心、对未来担忧无关,他只是有点不适应现在的饮食。
贺明隽并没有很重口腹之欲。
可他经过这么多任务世界,平常吃的,就算不是山珍海味,也是私厨按照他的口味烹饪的佳肴,他的一张嘴早就养刁了。
其实,比起家家户户平时的粗茶淡饭,这种白事的吃席已经算得上豪华大餐,就是停灵时大厨炖的大杂烩,村里的孩子都觉得很美味。
猪肉、冬瓜、豆腐、花生米、面筋加了各种调料,那股大锅饭特有的浓烈香味能飘出去很远。
他们这里没有守孝不吃肉的习俗,盛饭的人还会特意多给贺明隽捞几块肉。
贺明隽“”
他是真吃不下。
口味不合是其一,另外,这碗筷都是共用的,别人用完随便一洗,也没有消毒,让贺明隽多少有点膈应。
原本贺明隽只是有点爱干净,算不上洁癖,但在潜移默化之中,他变得越来越“讲究”,已经有点不适应现在的农村生活。
这几天,贺明隽吃得最多就是大白馒头。
村里自己种的麦子磨的面粉,蒸出来的馒头没有超市卖的馒头那么白,不过有一种纯粹的麦香。
尤其是刚出锅的馒头,暄软又劲道,就算没有配菜都能吃得下去。
可别人不这么想,一个白白瘦瘦的小团子,拿着一个比他脸小稍小了一圈、还没他脸白的馒头啃着,这一幕简直让见者心酸,分分钟脑补出一曲“小白菜”。
不同之处,是贺明隽没了爹。
太可怜了这孩子
于是,贺明隽的食物每天又多了一碗鸡蛋羹。
贺明隽“眼巴巴”地盯着,那小模样看起来更加可怜当然是在别人的脑补中。
实际上,贺明隽只是想学一学怎么做。
鸡蛋搅开,加一点凉开水和盐,蒸七八分钟,出锅后滴一点香油
看着挺简单的。
贺明隽像每一个眼高手低的初学者,撑着下巴如是想道。
不过,他们家好像没有养鸡。
是时候把挣钱提上日程了。
葬礼期间,贺明隽就没和自己的母亲说过几句话。
金色小说